百度
  • 百度
  • Google

教育改革

首页 > 中国治理 > 国家治理 > 教育改革 > 关注民生

李彩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舆情分析与启示

作者:李彩霞

来源:ipp评论

来源日期:2021年10月28日

本站发布:2021年10月28日

点击率:66次


  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促进家庭教育做出了规定,包括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为呼应“双减”政策,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并在法律责任中,规定了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有家庭教育工作职责的政府部门、机构等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法律后果。

  舆情概况

  相关信息发布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截至10月28日零时,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TOOM)中相关事件仍然排在近7天热点事件榜单的第4位。


图源:TOOM舆情监测系统官网截图

  以10月18日0时至10月24日0时为周期,通过TOOM舆情监测系统进行信息检索后发现,关于家庭教育促进法话题的舆情高点出现于10月23日(见图1)。


图1 家庭教育促进法话题走势图(图源:TOOM舆情监测系统)

  从图1可见,仅10月23日,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话题的信息就达8840篇。其中微博相关信息最多,总计4464条,占比达50.50%。而根据TOOM舆情监测系统的数据,从文章的情感属性来说,整体来看,中性信息最多,占比达到98%以上。

  10月23日10时10分,新华社微博发文【#权威快报#|#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随后,@人民日报发文【@全体家长!#家庭教育促进法来了#】,@中国青年报发文:#家庭教育促进法都说了啥#【划重点!#九图带你读懂家庭教育促进法#】,@央视新闻发文【#国家立法建议9种家庭教育方法#】,@团结报团结网发文【#家庭教育促进法# 亮点解读】,引发众多新闻媒体和网民转发评论,舆情迅速进入传播高点,在新榜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关键词,发现截至28日0时,信息量近1.7万篇。

  截至目前,相关舆情热度仍保持在较高位置,已形成“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来了”“九图带你读懂家庭教育促进法”“国家立法建议9种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多个微博话题。

  网民观点分析

  笔者通过对微博话题“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的网民观点[1]进行汇总分析,发现网民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类(见图2):


图 2 网民评论分布图

  第一,指出上班太忙,没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占比约40%(该类别下有些评论还内嵌回复,所以具体占比应该比这个大)。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鳄鱼大几:我也想家庭教育啊,关键是996没有时间呀。@狼尾巴摇啊摇:别让父母加班呐。记得我小时候五点起床,我出门我爸还在睡,五点放学到家,十点睡觉,我爸还没回家。一周能见到一次面吃一次饭已经很好了。@ChenC2333_:高中老师,早七晚九,一周六天半,对教育孩子看不到希望。

  第二,支持家庭教育促进法,认为现在家长做的不够或不好的,占比约28%。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愿华夏繁荣富强:别让孩子,有了学校没了家庭!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青春有你2-阿鹿:评论区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不是每天长时间陪伴孩子左右,而是只要你在孩子身边,就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指导,只生不教那孩子没有家教,出了社会就是大问题[微笑]

  @一个洋气的微博昵称:自己的孩子自己在家教不是是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吗?你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是说996没有时间教,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有功夫生孩子没功夫教孩子[费解],真的绝!自己的孩子自己不上心[费解]。

  第三,指出需要政策配套支持、监督落实的,占比约16%。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是爱拖鞋的姐姐吖:有个问题,怎样判断监护人是否做到这项法律所要求的那样?

  @ 不卑不亢的吃瓜:想法是好的,可是配套的政策和配套的设施跟不上,基础问题不解决所有好的想法都无法落到实处。

  第四,抱怨家长太难,不想生孩子的,占比约16%。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我真是爱丽丝:看完只觉得大家都更累了,无论家长孩子还是老师[二哈]

  @瓶装杏仁璐:突然发现自己决定不结婚不生孩子真的省了好多事情,我赶紧去规划自己的旅游行程了!

  启示

  近日,《家庭教育法促进法》表决通过一事引发众多网民热议,根据新榜的数据,截至28日,网上出现近1.7万篇信息。微信上,阅读量10万加的文章除了信息发布外,主要是解读、分析该法案,以及给家长提供具体建议的。

  如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推送的《原来家教好的人,都长这样》分享了20个教科书级别的家教片段;“政事儿”推送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今后须依法带娃》分析了家庭教育立法的原因及其审议过程中法律名称、“家庭教育”概念和干预制度的调整与修改等等。微博对于此事的话题也主要关乎以上方面。

  而对于网民热议,网民提出最大的问题是:上班太忙,没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指出父母没有足够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评论几乎都是热度最高、点赞数最多的。

  笔者对此也深有同感,虽然不至于说“孩子,陪你就养不起你,养你就陪不了你”,但还是常常在陪伴孩子和职业追求之间捉襟见肘、左右为难。

  因此,后续配套政策可以着眼于解决父母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建立家庭友好型的职场文化和制度安排,如提供弹性工作制和亲子假期等,并在国家层面对此进行保障,或更多由国家而非用人单位来承担成本。

  同时,父母也应适当调整优先事项和取舍,但职业惩罚的代价不能无条件只由女性一方承担,否则将会进一步降低女性生育意愿。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父母双方都有其责任和义务。

  针对认为现在家长做的不够或做的不好,以及需要政策配套支持、监督落实的观点,微博话题“国家立法建议9种家庭教育方法”,以及众多文章已经为父母提供了很多有益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法。

  至于监督父母遵从家庭教育促进法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臧铁伟曾表示,家庭教育促进法二次审议稿删除了对违反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有关罚款、拘留等处罚措施,拟突出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服务,避免公权力对家庭的过度干预。也就是说家庭教育促进法以提供支持和服务的鼓励性政策为主,而非突出监督、处罚性的惩罚性政策。

  针对不愿生育的评论,自从二胎政策出台后,全国各地已经出台了不少鼓励生育的配套政策。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从“双减”政策,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再到这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从法律层面保障家庭教育的实施,从而从家庭、学校、社区到城市,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意在提高生育率,但需要注意在落实过程中,别走向政策的反面。

  注释:

  [1]主要选取了热度或点赞量最高的50条评论进行总结归类(热度最高的几条评论还内嵌回复,所以共统计了数百条评论),由于微博的评论很少过滤,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网民的真实想法。

相关阅读:

评论:

关闭窗口
此处显示新 Div 标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