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 百度
  • Google

中美关系

首页 > 国外选举与治理 > 国际中国 > 大国外交 > 中美关系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作者:戴旭

来源:今日头条

来源日期:2021年08月30日

本站发布:2021年08月30日

点击率:137次


近日,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美国勒令阿联酋停止使用一切华为设备,否则,美国将撕毁阿联酋与美最新签订的军火协议,拒绝向阿联酋提供美制F-35战斗机。美国为何这般没完没了地针对华为?这个疑问在孟晚舟女士平安回国之前都得不到善了。

而与其说美国是针对华为,不如说是死咬中国。这一系列行为,除却以常引论的“修昔底德陷阱”作解,更应当将美对华的种种政策,放置于美国本国的历史轨迹上分析。

正因为美国开始了第六次战略转移,其战略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围剿的剑锋直指中国,中国更应该明晰美国行为背后的动因和利益立足点,为进一步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助力。

正如戴旭所言,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戴旭

第一式:“鲸吞蚕食”,独占拉美

简单地将美国遏制中国的原因,归为中国的强大,显然过于粗暴,追溯美国开始吞食拉美、登陆欧洲、介入太平洋事务、肢解苏联与华约、拴牢“石油-美元”霸权的这一系列战略,可见都是美国在时代背景下,出于自身利益需求,审时度势制定的扩张航线。

也许美国不够磊落,但由美国的崛起史仍可窥见,这是一位极其强大的对手。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1823年,美国出台了“门罗主义”,明确表明,美国反对欧洲列强对美洲的殖民统治,拒绝欧洲列强干涉美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领土争端,同理,美国对于欧洲内部争端和欧洲国家与美洲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概不过问,保持中立态度。

门罗主义被后世的美国伪善政客美化为“美国拒绝扩张,持和平外交立场”的谎言,实为滑天下之大稽。

其一,美国当时并无实力与欧洲各国抗争,只能以道义高地来抢夺话语权。

其二,在1904年罗斯福总统就自揭门罗主义的虚伪外衣,呼吁美国应该将门罗主义升级为区域霸权原则,门罗主义成为了美国独占拉美地区的旗帜。

显然这一区域霸权主义政策并未过时。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在2018年美国时任国务卿蒂勒森提出重拾门罗主义,特朗普随即针对全球化趋势下,中俄在拉美地区投资建设扩大的现象,在“后花园”拉美颠覆自由贸易原则,甚至扶植右翼打压左翼,以图达到控制拉美国家政府、驱逐域外势力的效果。

这一门罗主义霸权同样存在于美对华的台海政策之中。1898年,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资本主义过渡,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正式走向扩张崛起的道路。而放眼美国各个阶段的扩张政策,但凡被美国锁定的地区,都难逃被肢解的厄运。

“国际警察”向来都是直指战果的,因此,中国在保持宽容灵活的谈判策略的同时,应当放弃对美幻想,认清美国本质上是一个走霸权主义道路的扩张型国家。

也许菲律宾、泰国,甚至日本等小国会意图通过中美摩擦过程趁火打劫,蹭即时利益,但美国不会,美国的野心,绝不会因为所处舆论上的综合国力相对衰弱而死灭。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第二式:初步扩张,登陆欧洲

1918年,尽管法国总理乔治·克雷孟梭严词拒绝了美国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和谈计划,然而,在德国于同年10月3日向美国提出停战申请后,美国便为了扩大其在欧洲的经济扩张,威胁法国等协约国,如果不接受和谈,美国将单独与德国媾和。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威逼,自从美国于1917年猛然倒戈加入一战战场,随即便以向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宣战为由,发起了登陆欧洲的蛮横攻势,可谓是美国战略转移史上,收割得最为漂亮的一次:

在欧洲“窝里斗”过后,皆四方败落,遍体鳞伤时,美国凭借精悍的武器收拾了残局。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值得忌惮的是,这一趁火打劫的入局时机,美国把握得刚刚好,可谓是早一分必定伤亡过重,晚一分1918年的“世界和平纲领”师出无名。

面对残败的欧洲大陆,美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张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公海航行绝对自由,更是通过裁减军备遏制英法的军事复苏,也是在此时,由美国主导的各个国际联盟正式建立。

经济大权被扼脖,军事发展被钳制,连未来规划都被框进了新的规则体制之中,仿若被驯化的欧洲大国当真是咬牙切齿,英法大国对欧洲政治的垄断正式旁落。

细细品味美国登陆欧洲大陆的过程,不仅其入局的时间把握精准,而且美国每一个主事项目背后,必有一个“正气凛然”的理由。

美国身为美洲国家,在战后力图挤入欧洲废墟之中,致力于维护欧洲和平稳定,情理上,如罗斯福所说的“国际警察”,但实际上,稳定统一的政局,纯粹为美在欧进一步的经济扩张而服务。

美国恼人之处并不在于“和稀泥”、滥当“和事佬”,而是在于,其为了加强势力扩张可以不择手段,或将散棋布局,或将和棋掀翻。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在混乱的一战、二战之中,美国喜好先在战乱中观察一二,保持中立,随即靠贩卖军火器械大发战争财,意识到乱世无人可以苟活之后,再选择站队一方,由此插手地区事务。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美国则四处点火,最典型的莫过于,在此刻面临的第六次战略转移中,美国不断挑动南海问题、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领土争端,再借“国际警察”的身份重出江湖,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俯瞰中国,并以英雄身份解放人权,只能说——戏不可过多。

对此,中国应当在各个方面提防美国无孔不入的分裂意图,需认清,美国在战后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意在想让德国成为抗衡英法的力量之一,这与二战后美国扶植日本的意图类似.

不同的是,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渗透得更为彻底,其俨然成为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一大据点。

这要求中国在14个陆上邻国、2.28万公里陆地边界下,以及复杂的海上岛礁争端上,不卑不亢,妥善处理与邻国关系,提防美国的“马仔”,发展独立自主的友好外交关系,让美国的围堵计划胎死腹中。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第三式:先欧后亚,立足两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开始了第三次战略转移。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视之为奇耻大辱,当即美国决策层就有激进派主张应当将所有兵力部署至太平洋战场。

然而,最后罗斯福选择了先欧后亚的策略,这一顾全大局的决断力和非凡的忍耐力不是一般新兴大国能具备的,由老牌大国英国在一战中摧眉折腰,二战后彻底衰落可见。

美国面对小国日本的偷袭,不中“调虎离山”之计,依旧能够帮助英国抵挡欧洲法西斯主义,稳住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守护民主价值观,实为难能可贵。这并非说美国的行为都发自所谓的国家大义,暂放日本,依然是国家利益驱使下的决策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由美国当机立断附和英国包剿德国可见,美国恐惧中国在亚洲的话语权逐步加强,就如同恐惧德国在欧洲称霸一样。

其一是由于统一局势下一国专大,将阻碍美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干预,其二则是由于在西方大国眼中,昔日的德国和今日的中国,都属于“专制”国家。

由一个国家统治欧洲(德国或是苏联)和另一个国家统治亚洲(日本或是中国)都会对美国造成威胁,美国这一观念延续至今,出现了东南亚、东北亚多国围攻中国的荒谬局面。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第四式:瓦解苏联,破碎欧洲

如果说英国的衰落,将世界霸主的宝座无声相让,那么苏联的解体便是成就美国独霸地位的最后一步。苏联解体并非全然是阴谋论之下的美国作为,但无疑,在苏联内部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美国一把掐住了苏联的死穴,在苏联解体的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苏联的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占比分别为6:2:2,可见其产业结构中的致命点在于粮食无法实现自给,于是,便需要用大量的黄金储备和油气资源,换取美国等西方大国的进口粮食。

1963年苏联粮食低产时期,国内花费了372.2吨的黄金储备来换购粮食,这一死穴被“冷战”时期的美国发现,封锁粮食出口?这不可能,有便宜不占,拱手相让市场,那是愚蠢意气行径。

美国一方面阻碍西方银行向苏联的石油项目贷款,粉碎苏联领导层发展科技,提升工业竞争力的计划,另一方面对苏联进行技术封锁,不让苏联得到提高石油产量、修建油气管道的关键技术。

这一策略是否似曾相识?显然,美国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对华为进行的科技打压,正好是美对苏技术封死的升级版——外包打压与市场驱逐。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当今国际社会上,关于中美“冷战”的舆论愈演愈烈,然而,从苏联昔日的悲剧便可窥知,中国应警惕重蹈覆辙。

苏联经济的致命弱点在于,苏联用石油换取美元,再用美元进口粮食,而苏联在与西方国家对峙的僵局下,石油价格被沙特等产油大国控制,美元由美国发行,粮食也是进口自北美地区,命脉处处被人卡死,可谓是七寸以上,无一处可动弹。

而中国尽管在1973年就研制出了杂交水稻,并逐年挑战产量上限,但毋庸置疑,中国的粮食出口逐年递减,并在2010-2019期间,有着长达9年的粮食贸易纯进口状况。

诚然,中国人口众多,粮食完全自给自足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但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进口显然还需要进口来补贴缺口,教训在前,保障中国耕地面积和粮食安全是一项长久大计。

其次,加强与石油大国的交往,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改变美元本位制的弊端,是中国一贯以来的追求,可见,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站在理性角度去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公正化,而非如同美苏“冷战”时期,两大国一搏生死的极端博弈。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面对现有担忧与弱点,中国应当警惕美国再度策动经济战,尤其是利用炒作国际粮价和油气资源,打压中国的外向型企业,由苏联经济被美国等西方国家把控的教训可得知,优化和壮大国有企业,提升国家主导经济的能力急不可待。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施彻底私有化,维护国家稳定的制度和物质基础一朝瓦解,当国家经济命脉被寡头把控时,俄罗斯经济大权迅速走向了衰颓,国家调控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大下降。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第五式:锁定中东,石油美元

2021年4月14日,拜登正式宣布美国将于5月1日逐步撤军阿富汗,当前撤军行动正在进行中。

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一度膨胀,1991年海湾战争初步确定了美国独步中东地区的地位,而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对于中东地区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其中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政治伊斯兰运动使得美国师出有名。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石油武器”正式亮相,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主导国家沙特阿拉伯采用了收回石油标价权,提高油价的首发制裁,接着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了石油禁运令,石油公司的国有化更是沉重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美国由此被刺激。控制石油安全,保障“石油-美元”体系,不仅为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服务,更是美国稳住其盟国和北约所需要的战略需求。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这第五次战略转移,处于欧洲发展仍在美国把控之中、亚洲尚未崛起的大背景下,此时打中东地区的主意,补给和延长美国的石油资源是必要考虑。

但最为重要的仍然是美国霸权主义意识作祟,期盼抢占中东地区优势,获得对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的制约手段。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由近年来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的交流互动便可得知,中国正在致力于丰富石油供应线路的多样化,增加石油储备。

21年3月27日,为期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计划中明明白白地写着,中伊石油贸易将采用人民币结算,这无疑是直击美国命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壮举。

同时,中国应当提防外汇储备的告罄,高度重视外汇储备安全,在投资西方金融行业时,应当审慎考量项目的安全性,明确外汇储备为非常时期服务,为维护中国金融主导权服务的本质,必须将金融主导权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第六式:剑指中国,意图分裂

新冠调查事件将美国对中国的恶意袒露在国际社会之上,新疆棉花事件更是赤裸裸的分裂行径,但美国剑指中国,绝非是拜登上任、或是特朗普当政时才有的规划。早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就皮笑肉不笑地对中国发起了攻势。

2011年,希拉里在亚太经合理事会上称,“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这不同于美国以往“先欧后亚”的导向,表明了美国注意到了亚洲市场的崛起,并企图挤入亚洲的不轨意图。

而若说奥巴马是自诩为“太平洋总统”,那么一向“去奥巴马化”的特朗普和如今“去特朗普化”的拜登都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奥巴马的回归亚洲策略,且逐步深化。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深化最为明显的表现在于美国持续加强日、韩、东盟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必要领域与中国保持正常经贸往来。然而在特殊时期,即民粹主义抬头,拜登当政时,美国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友好往来皆化为了挑唆亚太国家敌对中国,即“以亚制亚”的策略。

2021年来,日本以及东盟国家附和美国对于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干涉,都是美国意图分裂中国,离间中国与邻国的合作关系的一大表现。

更不论在亚太地区将中美关系问题扩大化,逼迫亚太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使得亚太圈内的气氛更为凝重。

一方面,这般痛痒相关的攻势,在美国战略转移的任一阶段都未曾出现——指中美矛盾暂时未出现定局。这一定程度说明了中国实力积蓄正在逆流而上,另一方面表明,中国现如今主张坚守底线、和平处理中美矛盾的方向是正确的。

戴旭:美国开始第六次战略转移,中国千万要小心

面对美国不断在中国周边不断寻衅滋事,妄图依噬中国的举措,中国应当坚定地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关注周边环境,大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创造对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有利环境。

同时,应当破除所谓的“美国天命论”,实事求是,坚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从美国历次的战略转移中总结出应对美国攻势的历史经验,认识到,中国不是“日落英国”,不是“争霸苏联”,更不是力图寻求统治世界的美国,中国必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关阅读:

评论:

关闭窗口
此处显示新 Div 标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