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介绍 > 读编往来 > 我们一同走过 > 高人之见
说过了一些时政文章文风不正的问题,今次再来说説这类文章更为普遍存在的不讲逻辑以及逻辑不通不能自洽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胳膊肘往外拐的人是怎么想的》一文,其观点的述说,就缺乏逻辑,因此经不住思辨,稍加推敲,便是破绽。
众所周知,特朗普是跟咱中国杠上了。他发动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战,还推特出了有辱我天朝国格和尊严的话语——在此恕不转述,不替他再骂咱一次。中美两国如此严重对峙,所有中国人理该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枪口对外。因此,杨院长批评那些他所认定的“美国无论干什么都是对的”“胳膊肘往外拐的人”,颇合“尊王攘夷”和“安内攘外”的治道,他也没像唐驳虎那样酣畅淋漓地痛骂国人,绝对百分百的政治正确,只是也引发了爱国者们,给这些人扣上了“汉奸”“洋奴”“美分”的帽子。
“胳膊肘往外拐”,乃是不为自家、反而为外人说话做事的形象比喻。但杨院长所举三例,却只有“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网络上的一种声音是中国没有遵守WTO规则,因此美国应该惩罚中国以促使中国遵守规则。这又是在按照美国的腔调去判断中国。”称得上是“往外拐”。其他两例,一个说说中国“有观察者”支持“阿拉伯之春”,是“按照一个抽象的好概念去判断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另一个说“在美朝关系上,有的观察者同样是按美国提供的价值观去判断的,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对朝鲜的负面价值偏好,期待美国去换政权”——两例都是咱中国人在以旁观者身份谈论他人的事情,显然谈不上“往外拐”。两例若是成立,那也只能是杨院长没把中东国家和朝鲜这些“外国”当外人,但问题又来了:这些“自己人”的概念忒模糊——是这些外国的阿萨德们呢、还是那里的人民?
最没逻辑的是这句,国内的一些观察者大谈特谈对朝鲜的战争选项“是观察者自己的选项,却不是美国政府、尤其不是美国社会的选择”——地球人都知道,对朝鲜发动战争,乃是白宫鹰派所提出的选项之一,杨院长却张冠李戴到了“国内的一些观察者”头上,真是高看了他们。再说了,这话也言之过早,作为研究国际关系的院长,不该忘记美国联合英法刚刚完成了对叙利亚的袭击,又怎能断言“美国政府”不会对朝动武呢?
还有,针对“网络上的一种声音是中国没有遵守WTO规则”,杨院长是以“只不过是WTO的一些规则不再适应中国这种超级规模的新型经济体”回应的。如此强词夺理,却也由他自己坐实了上述“网络上的一种声音”,所言不虚,确有其事。
杨院长还给出了出现“往外拐”的原因:“中国缺少话语权。”
这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问题。因为,当今世界,不说国内,只说国际,也只有在国际,才是个话语自由的天下,所有国家无论大小穷富,都有发声的权力,遑论中国这样的大国了!尤其是中国正在“全面超过美国”的崛起之后,在联合国,在许多重大外交场合,不是都在话语,包括大讲中国故事,而且权重非同一般么!习总近日在博鳌论坛的主旨讲话,不是赢得了全世界广泛的赞誉么!可见,中国并不缺少话语权。
其实,世界稀缺的不是“话语(表达)的权力”,而是能够得到受众广泛认同的“话语”本身——其内涵和外延,必须体现出话语者“真善美”的价值观,以及合乎杨院长提到的“人性”。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对中国开打关税大战之后,美国社会各界不乏公开批评乃至公然反对的声音,但依照“美国的概念、理论”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没人说他们“胳膊肘往外拐”。再看咱中国,则是鲜有异见,且其中有些不无道理,却被视为“胳膊肘往美国拐”。不知说这话的杨院长是怎么想的,尤其是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怎么想出来的。
延伸阅读:
杨光斌:胳膊肘往外拐的人是怎么想的?(环球时报,2018年4月12日)